在整个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在他们中间不全是男性,女性也顶半边天,为了前线,为了胜利,在硝烟弥漫的炮火中,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身支前工作。早在战役发起前,解放区就开始了军需物资的准备工作。纺织女工提出“生产争模范,保证前方不缺穿”的口号,加紧赶制棉织品。
日照县的范大娘把三个儿子相继送上战场,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范大娘默默承受着连续丧子的巨大悲痛,依然忙碌在加工军粮、赶做军鞋的队伍中,她永远是“人民的母亲”。
小萝卜头的故事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江苏邳州人,1949年9月在重庆被杨钦典害死,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小的战士。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就随父母被带进了监狱。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再加上营养跟不上,七八岁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在革命胜利前夕,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王杰,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让共和国无法忘却的名字。王杰生前是济南军区驻江苏徐州某部工兵一连五班班长,毛泽东主席为这名平凡而又崇高的战士题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52年前,伴随着他在即将爆炸的炸药包前的纵身一跃,王杰的英雄事迹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
王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为了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安危,永远留在了淮海大地。王杰是普通的战士,更是时代的英雄,半个多世纪,他用生命践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即“王杰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