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教育网倾心打造,隆重推出《我是徐州人》专题栏目。让我们一起追寻徐州记忆、触摸历史文化,追忆生活往事,通过道路、街巷名称的挖掘,了解城市发展脉络、生活往事,领略地方文化之美,让更多人知道历史文化名城——徐州。
奎山塔——在奎山上,明代三十四年州人万崇德建。塔上方题挺峰回秀四字,晋江张瑞图为记,其从子正纲为郡守勒石。 ——民国《铜山县志》
在明清时期,奎山是徐州的南大门,奎山东侧的奎河,始挖于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年),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泄洪河道,在徐州市境内长25.75公里。它源自云龙湖,流过奎山,贯穿铜山区铜山镇和三堡镇,在黄桥进入安徽,然后汇入淮河。
将奎山塔比肩黄楼,当得徐州地标之精粹。奎河是当时往来徐州的重要水路。
明代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耗资五万缗铜钱,历时两年建成。奎山塔塔身通高在六十余米,塔刹为铁铸,约三米多高。原来的奎山塔整个塔高60多米,最大直径约20米,砖木结构,八面九级,飞檐翘首,回峰挺秀,巍巍壮观。奎山塔因山而得名,山因奎山塔而驰名,在历史上曾被誉为“江北第一塔”,是徐州一标志性古建筑。
建塔原因:据专家考证,建造奎山塔的主要原因还是当时彭城水患严重,为了镇住泛滥的河水,才在奎山顶部修建了古塔。
万崇德,徐州万寨人,时年29岁。他出身中医世家,自曾祖一辈从江西南昌来到徐州,他是第三代徐州人。一辈子勤于政事,为官清廉,为老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 奎山塔在文人墨客的传诵中,声名日益显赫,奎山塔影,作为徐州八景之一,频入诗画。 曾经给乾隆帝做过老师的徐用锡在《过徐州》里写道: 天上河流带郭长,雁宾声里捣衣裳。 谁言篱菊丛芳晚,还是园葵压担忙。 海客难教停驻鹤,坡公空认石为羊。 年来五度奎山塔,又看高层挂夕阳。
1949年7月,徐州市奎山小学校全体师生在奎山塔下的合影 上世纪20年代,历经320年风雨洗礼的奎山塔,终于被一场飓风掀去了塔冠,再加上此前塔刹被雷击所毁,这时的奎山塔,正是近百年来,徐州人眼中它所呈现的样貌。
奎山塔倒掉了,拆下来的塔砖就近卖给了奎山乡的乡民,明代烧制的塔砖全是大方砖,结实耐用,在六七十年代建起的奎山民居里,依然可见由塔砖堆砌的院墙。
徐州市奎山中心小学原址就在奎山塔的下面,解放后学校搬迁至泉山区奎山中街15号。徐州市奎山小学是1904年建校,至今建校已有116周年。
现在的奎山中心小学紧靠故黄河和淮海烈士纪念塔,社区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如果,把奎山塔比作奎山小学的前世缘 淮海战役纪念馆于1965年11月6日建成开放,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解放南路2号。 战役时间: 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六十六天。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两军实力:
国民党军先后投入七个兵团、两个绥靖区,三十四个军,八十六个师,共约八十万人,出动飞机高达2957架次。
解放军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连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共约六十万人。
伤亡情况: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阵亡25954人,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合计136524人。 资料图片
2017年12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徐州凤凰山东麓,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向淮海战役烈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淮海战役纪念馆里,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场景,再现了那场会师淮海、决战中原的大战。习近平仔细观看,深有感触地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落成后,迅速成为享誉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7年清明节,江苏省特级教师、徐州市奎山中心小学李世明组织发起“淮塔小卫士”站岗活动,历经一届又一届的队员更换,如今,这项活动已经坚守了近34年,有2000多名同学参加过此项活动。
淮海战役精神,永志不忘!
“巍巍淮塔下,悠悠黄河边,队旗飘飘,红星闪闪,从小锤炼坚定信念;队列整齐,身影矫健,风雨里天天艰苦锻炼...”
多年来,徐州市奎山中心小学注重青少年爱国爱党教育。从小争当小卫士,是每个奎山学子成长过程中力争的荣誉。 “在烈士塔前,我们仰望巍巍纪念塔,心里充满了崇敬和责任。
淮海战役的先烈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书写了爱国主义最壮丽的诗篇,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烈士们用满腔热血换来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会永远学习烈士们的爱国精神,永远记住你们!
忆峥嵘年代,承先烈遗志,千秋伟业辉日月; 享温煦和风,品和谐生活,万世楷模存山河。
《我是徐州人》下一期,你想要了解哪里?又有哪些问题呢?
关注微信公众号:徐州校园速递;或登录彭城教育网,给我们留言互动吧!
追寻徐州记忆、触摸历史文化,追忆生活往事,把历史悠久的文明城市——徐州,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 ——彭城教育网 来源:彭城教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