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商务部公布了最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徐州经开区,跃居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第25名,位次较上年度前进了9名。就在4月9日,徐州经开区的东湖医学产业园的创新港项目区,1号楼已封顶,2号楼、6号楼即将封顶,一座医学产业新地标正加速崛起。根据计划,徐州经开区将利用3年的时间,把这里打造成全国医药产业园区50强。根据经开区“东湖医学创新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里,经开区将聚焦重点、突破短板、完善生态,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市场链优化。到2022年,强势招引生物医药创新规上企业超过100家,产值突破200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在研项目、科技专利,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量等关键指标全部翻番,推动产业领军人才、双创团队不断涌现,努力实现“一年强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进入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50强”,努力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蛋白类和中枢神经类特色医药产业基地、全省知名高端医疗器械制造基地、大健康产业基地。“三年里,经开区将瞄准国际行业巨头、国内医药工业百强、医疗设备上市公司,招引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落户,着力构建先进制造基地。积极接洽医学类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基金等机构,突出蛋白类、中枢神经类、肿瘤细胞治疗、3D5G技术应用、医用新材料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和在研的高质量项目,着力构建科技创新基地。推动医药研发领域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重点发展新药研发非临床试验阶段和动物试验阶段的CRO业务,着力构建生物医药服务外包基地。”经开区医药生命科学招商服务局局长史周华告诉记者,结合东湖医学创新港发展定位,经开区将重点围绕肿瘤生物治疗、精准检测、医学影像、智能医疗器械等新兴业态,强化载体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打造医药研发服务中心、细胞制备、存储及诊疗中心、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中心、精准检测及诊疗中心、医学创新概念验证中心、产业发展生态中心六大特色高地,实现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长足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