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1975|回复: 0
收起左侧

《淮海战役启示录》第二集《同心》: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实践样本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年10月13日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


pcz99nnm23993KnM.jpg

BNHoZdHEhhABHkqZ.jpg

编者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周年,也是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70年过去了,人们仍然在不断追问:在人数、装备都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60万人民解放军何以能大胜80万国民党军队?这场早已被载入世界现代战争史的经典战役,又能够给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带来怎样的珍贵启示?10月5日,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5集电视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正式登陆央视纪录频道,江苏卫视、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江苏教育频道、荔枝新闻&我苏网同步播出。


该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对淮海战役发起、演变主要过程和重大事件的回顾,对战役期间涌现的经典战例、英雄模范、感人故事的挖掘和讲述,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忘回报人民”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淮海战役期间,中共中央驻扎在河北平山西柏坡。这个作战室里只有三张桌子、两张地图和一部电话。人们很难想象,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就是从这间普通简陋的平房发起和指挥的。

yJBkAWg66HABgWGa.jpg

周恩来曾经说过:“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一场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我们这个司令部一不发枪、二不发人、三不发粮、只发电报。”在淮海战役中,60万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闻令而动、遵令而行、勠力同心,这一切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RvR3v3RS88b85KVZ.jpg

这些是毛泽东在西柏坡期间亲笔起草的指挥淮海战役的电文。淮海战役中,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发出的电报总共有64封。这些电报,是今天人们研究淮海战役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仔细研读这些电报,人们不难发现:毛泽东作为卓越的军事家,高瞻远瞩、全局在胸的战略眼光和多谋善断的惊人胆略。
nXsE2XbTBjEK3A3x.jpg

由于预见到淮海战役的规模有可能越打越大。早在1948年10月份,毛泽东已经着手考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这两支大军并肩作战的问题。在10月22日的电报中,毛泽东明确指示陈毅、邓小平:为保障我华野全军在淮海战役中完全胜利,请你们准备着。在攻克郑州休息数日后,迅即全军东进,直出徐蚌线。

毛泽东指出:两个野战军联合在一起就不是增加一倍力量,而是增加了好几倍的力量。

AroQNWKXANjJ9Ko6.jpg

1948年10月31日,毛泽东收到了一封电报。发报人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在电报中,粟裕提出了他对淮海战场一线指挥人选的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电报中的陈军长就是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陈毅,邓政委就是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显然,此时的粟裕也在考虑华野中野两支大军如何能够实现更有效的协同作战。

ioXq5cD8C19x55M7.jpg

仅仅两天后,毛泽东起草电文,明确指示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徐州西南方面我军之动作依情况由陈邓临机决定。正是这一重大决策,为两大野战军由“配合作战”转成“协同作战”提供了组织指挥上的坚强保证,同时也给中原野战军在西线灵活机动实施作战行动创造了发挥的空间。

EM5ShsK4sNQx13rk.jpg

就在同一时刻,蒋介石正在为谁来指挥徐州蚌埠一带的国民党军而焦虑。大战在即,坐在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位置上的是蒋介石麾下所谓“五虎上将”之一的刘峙。蒋介石心里很清楚,他的这位保定军校校友鲜有战功,私心太重。为此,他曾致电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希望白崇禧来指挥作战。

hlAE838b8C392A94.jpg

这是一份蒋介石的电令,言辞之恳切跃然纸上:白总司令,华中与徐州军事必须统一指挥方能收效,望能多分中之忧劳,勿再言辞。但是在国民党内部错综复杂的派系缠斗中,白崇禧是“桂系”第2号人物,而“桂系”则是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头号对手。白崇禧在与“桂系”的其他将领密商后,决定推掉这个任命。

iyD8PRgjMdGoZH8P.jpg

杜聿明勉强接受了任命,但迟迟没有动身。他后来回忆道:“以当时的情况,徐蚌会战的准备工作重于葫芦岛的撤退。我应该马上到蚌埠去,可是我害怕背负放弃徐州之罪名,所以就想借指挥葫芦岛部队的撤退来推卸放弃徐州之责。

V9e9Us9SSu98EuWH.jpg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里是一片大战将至的紧张忙碌。代司令员粟裕正在和副参谋长张震等人商讨攻击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的作战计划。晚上8点,粟裕下令华野16支纵队立刻投入战斗。宁静的深秋夜晚被华野官兵急行军的脚步声打破。兵贵神速,粟裕要求各部队不怕打乱建制,谁先接近敌人谁就先打,谁先到达谁就先切断黄百韬兵团通向徐州的退路。

U26oK24yyP47YUJk.jpg

粟裕,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在1944年,毛泽东就这样评价:“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在淮海战役中,毛泽东也给予粟裕足够的信任。在批准同意华野攻击部署的电报中,他这样写道:望你们坚决执行,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不要事事请示,但将战况及意见每日或每两日或每三日报告一次。

EFoOgl3fFAFen1ZO.jpg

此时,驻扎在徐州以东新安镇的黄百韬兵团正准备向徐州方向撤退,也就是在11月6日晚上,黄百韬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要求黄百韬等待从海州撤退的第44军与他汇合后才能撤离。这一命令是蒋介石错误判断战场形势后下达的。远在南京的蒋介石认为:共产党的首选攻击目标不会是黄百韬兵团,而是海州方向的第44军。黄百韬这一等,就是整整两天。恰恰就是这两天的时间,为正在拼命追击黄百韬的华野部队提供了绝佳的战机。

pe9phyHES7e4972y.jpg

因为要快速行军,华野战士们脚上磨出了一个又一个血泡。有的鞋底磨破了就脱掉鞋子赤脚前进。华野的快速追击,使得国民党第63军手忙脚乱毫无喘息之机。仓促之间,63军军长陈章带着主力部队撤到运河边的窑湾镇。窑湾镇背靠京杭运河有4米高的城墙。陈章认为:凭借窑湾镇这样的有利地形和他一个军的兵力,华野很难攻进来。他没想到的是第63军立足未稳,华野1纵已经飞速赶到。按照战斗部署,他们采取突破一点、大胆穿插、直捣纵深的战术手段从窑湾镇3个方向同时展开攻击。

T05FemyK9yF9Bd1f.jpg

激战两天,华野以一个纵队的兵力全歼国民党军第63军。窑湾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华野将士的士气。

N3spq84EIAe1PAqR.jpg

在华野部队的追击下,黄百韬兵团慌忙西撤。11月8日下午,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副司令长官何基沣、张克侠率第59军全部77军大部23000余人在贾汪起义。

gpDMx9m3w14XcvYm.jpg

徐州的东北大门敞开,华野部队得以迅速地直插徐州以东,造成国民党军上下乱成一团。刘峙不得不把原来留在徐州以东掩护黄百韬兵团的李弥兵团撤回,并急调邱清泉孙元良兵团共同守卫徐州。在徐州东北大门已经被打开的情况下,淮海战役应该怎么打?一个规模更大的作战计划正逐渐酝酿成熟……

SQ0Al01ekci0TAwA.jpg

来源:先锋淮海

qWLqRFQcw4AlUW8L.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