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街”是国际先进的医院建筑模式。它参照城市发展模式,在医院内部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把各个单独的功能科室联系起来,实现空间利用最大化和医疗流程最优化。市一院新院区的建设便引入了这种先进模式。
医院以“一”字型的医疗街为中轴线,左右两翼分别布置门诊楼、医技楼、急救中心、医师培训中心、综合病房楼、眼科诊疗中心及肿瘤诊疗中心楼,通过医技街、住院部通廊等次干道互相通联,形成清晰明确、紧凑协调的分区和流线构造;从门诊大厅走进主医疗街,则立即能够看到诊疗区的全貌,共分为一级候诊、二级候诊、诊室区、检查处置区等近40个单元模块,患者可以清晰判断自己的前行方向,一目了然。
流程细节:
在设计上,新院区也进行了大量创新,力求患者就诊便利化。在门诊单元,各诊室与相关医技区对应,使就诊线路更流畅,让患者尽量少跑路。
医技楼:
一层设置了药学部、影像中心、输液室、眼科视光训练中心等;
二层设置了各大诊区和腔镜中心、超声科等;
三、四层设置眼科中心和DSA、其他医技科室等。
整个医技楼上下垂直动线贯通,与各诊室及住院病房也均有快速通道,联系方便。
手术中心:
位于门诊部与病房楼之间,与ICU、CCU、血库、留观等医疗模块可水平相通,与中心供应、病理科、急救中心等医疗模块可垂直相通,从功能设置上有效缩短了手术中心的运转流程,提升医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