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闻线索加微信:18652190335 或者微博@指尖徐州 采用即发30-100元红包图
业务洽谈:xzlc5188 电话:15695258158
你好。
在徐州市东北38公里、苏鲁两省交界处, 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小城”——贾汪 之所以有名 过去是因为贫穷、落后,以挖煤著称; 而如今则是因为山清水秀、游客众多闻名。 而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变成“一城青山半城湖”的故事 却很少有人知晓
▼
今天的人民日报上 贾汪又上了头版
《人民日报》2017年03月27日 01 版
其实,我已记不清 这是贾汪近年来 第多少次上了人民日报 但是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贾汪人 我想跟你讲讲我和贾汪的故事
贾汪自1882年建矿采煤以来已有130多年的时间了 上世纪70年代初,煤炭开采进入高峰期 贾汪累计出产优质原煤3.6亿吨 为江苏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身边的父辈、祖辈大都以此为生
(韩桥矿)
但可悲的是 随着煤炭经济衰落,贾汪发展举步维艰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黑、脏、乱”是我小时候贾汪的真实写照
由于长期大量的煤炭开采及运输 煤尘污染严重 天空灰蒙蒙,路上黑乎乎,到处脏兮兮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用大家的玩笑话来说 “麻雀从贾汪飞过都能变成乌鸦”
(韩桥矿夏桥井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整装待发的运煤列车)
2001年,那是所有贾汪人都难以忘怀的一年
“7·22”瓦斯爆炸事故让国人震惊 也让贾汪骤然“休克” 问题矿井全部关停 留下的是占全区耕地面积1/3、多达13.23万亩的采煤塌陷地 ——道路坑洼断裂,村庄沉降破败,农田荒芜淹没
之后几年我到外面上大学 有人问我是哪里的人 我答“徐州贾汪” 得到的回答总是出奇的一致 “只知道徐州,没听过贾汪” 而就算是在一个学校里的徐州老乡 知道我来自贾汪后 也会打趣道“就是那个挖煤的地方?”
(位于夏桥的韩桥矿里的3号井)
是啊,当时贾汪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煤炭
但一座因煤而兴的小城 在关闭全部矿井之后 能换一种什么活法?
(贾汪航拍)
毕业回来后我看到了答案 资源枯竭了,思想不能枯竭 地陷了,修复生态变身湿地公园 山秃了,锲而不舍植树造林 人闲了,投工投劳开发乡村旅游
(潘安湖生态新城)
2011年,贾汪按照“宜农则农、宜水则水、宜游则游、宜生态则生态”的修复原则,通过挖土造田、开湖造景,培育湿地的方式,将区内最大的采煤塌陷地打造成了国家4A级风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
在全国首创集“基本农田再造、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治理模式,用人工的方法,补救了此前的一次人工失误,贾汪成为全国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的先行区。
(潘安湖湿地公园)
如今,来到潘安湖湿地公园, 根本就无法想象, 这个烟波浩渺、水草丰茂、占地1万多亩的湿地, 几年前还是徐州面积最大、沉降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地。
如今的贾汪,以潘安湖湿地公园为龙头, 大洞山、督公湖、凤鸣海、卧龙泉 构成了淮海经济区旅游目的地精品线路. 2016年贾汪游客接待量近600万人次
(茱萸寺)
(大洞山)
(卧龙泉生态博览园)
(凤鸣海风景区)
(督公湖风景区)
(紫海兰山)
(龙山温泉)
(墨上集)
昔日的煤城,今日的休闲慢城, 俨然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徜徉其间,告别喧嚣,乐享慢生活。
如果现在还有人问我是哪里人 我依然会跟他说,我是徐州贾汪人 是那个从“一城煤灰半城土” 变成“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贾汪
日当午淮南牛肉汤丨视频时长3’17
地点:徐州王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