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新闻线索加微信:18652190335 或者微博@指尖徐州 采用即发30-100元红包图
业务洽谈:xzlc5188 电话:15695258158
4月2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来徐调研“将建设‘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作。 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
徐工集团展厅 协鑫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对徐州在推进产业升级、园林景观建设、区域规划发展、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希望我市主动顺应创新驱动发展和“互联网+”深入推进的时代要求,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弘扬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特色,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注重改善生态环境和倡导生态文明,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
大运河流经的各个城市聚落都被串在一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相影响,形成了今天南北交融的经济带、文化带,沿线至今仍保存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共同的责任。 2017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江苏省委主委、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提出: “大运河经济带”纵贯南北、连接长三角和京津冀。
对形成新的发展支撑带、完善战略空间布局、保护文化资源、优化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建议将“大运河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全国两会,民盟中央提交了《关于建设运河文化经济带贯通“一带”“一路”两大板块的提案》,使“大运河”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河流,更重要的是包含悠久中华历史的文化之河。 “一带一路”不仅要在空间上实现国家、地域间的“互联互通”,
也要在时间上实现历史与当下的“古今联通”,
而且还要在发展内容与结构上——即文化与经济两个方面实现“融会贯通”。 全国政协将建设“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重点提案督办。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江苏省委主委、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建议: 尽快编制《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国家层面认可和支持后积极推进。
比如生态治理,聚焦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安全这件大事,结合江苏正在推进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开展试点。 要充分挖掘大运河特有的人文价值,打造具有文化经济学属性的经典中国案例。
融生态、旅游、商贸、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带状区域经济系统是发展目标。
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以运河及沿运河修建的各种水利枢纽工程、交通设施的运输功能和旅游展示功能为基础,
以积累了两千多年的运河文化的沟通与融合功能为凝聚力,
以运河连接的南北各个行政区域为线状发展纵轴,以内外兼修、开放互通性的经济发展为方向。
目前,徐州港共有码头133座,综合通过能力达到10019万吨。
2016年完成总投资3.7亿元,徐州港完成吞吐量9122.14万吨。
《徐州市港口条例》经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7年1月18日批准,将于2017年5月1日施行。
它的出台,对于规范港口建设、经营和管理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港口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4月20日上午,徐州—太仓港及长江干线码头的公共航线正式启动。 徐州地区的大宗货物将沿着运河,直通太仓港,与海轮无缝对接,辐射至广东、福建等地。门到门时间缩短至15天以内,徐州港逐渐具备海港功能。 窑湾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之一。 明、清漕运和海运鼎盛时期,扼南北水路之要津,是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全国各地的货物依托窑湾码头实现南北流通。窑湾古镇又有 “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称。
来源:这里是徐州 综合自:徐州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