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 央视《新闻联播》 再次指名表扬徐州! 而且还放在了头条!! 快来看看这次表扬了什么! ▼▼▼
2018年上半年,徐州的"就业成绩单"堪称亮眼,呈现出"总分高、单项强"的特点。总分高方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56万人,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81%;单项强方面,到目前为止,我市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岗位18.54万岗次,办理求职登记16.45万人次,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局面。
新闻报道中,当专家解读我国下半年就业形势的时候,镜头里出现了徐州科技创新谷的身影。在新时代新背景下,不只是徐州面临转换发展动力的挑战,科技创新也是全国就业结构变化的重要推动力。
作为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批准的新一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徐州不断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动能,努力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前,我市加快推进“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创新平台建设,“吴孟超院士工作站”等顶级创新团队落户徐州科技创新谷,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项目进驻潘安湖科教创新区,淮海科技城已招引企业3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5家。
2018年,徐州组织实施210项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4662亿元。其中当年实施项目183项、总投资363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77亿元;前期推进项目27项,总投资1026亿元。
聚焦绿色发展,围绕构建“6+6”先进制造业体系和“333”现代服务业体系,着力搭建平台载体,徐州2018年安排了工业、服务业、平台载体三大类重大产业项目。
工业项目中,重点编排了如徐工大型矿山机械智能化制造、睢宁太古飞机维修、台湾正崴高端手机供应链等一批产业层次高、区域带动力强、规模体量大的项目,整体呈现质量双提升的良好态势。
服务业项目中,重点编排了云龙林安商贸物流园、徐州经开区宜家家居、泉山永宁汽车城、潘安湖儿童乐园等一批现代物流、商贸商务、文化旅游类项目,进一步提升我市服务业的供给能力、服务质量和结构水平。
平台载体项目中,安排了徐州金融集聚区、徐州综合保税区、徐州铁路物流园、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铜山华信临港产业园、徐州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
徐州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敏介绍道,当前就业形势呈现出"促进就业由扩大总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稳定就业由政策扶持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特点。为适应这一特点,今年我市就业工作按照"以就业服务理念转型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以更高质量就业服务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思路,探索性开展就业服务转型的尝试,着力改善和优化就业服务质量和内容,以创新工作举措为抓手,全力抓好新一轮政策的落实,努力实现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为减轻企业资金压力,释放企业吸纳就业新活力,我市发放稳岗补贴,目前全市共接受申请企业818家,发放资金达6000万元。落实失业保险费率降低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智慧就业,打造信息化就业服务的新模式。上半年全市共举办211场大型招聘会,进场单位1万余家,提供用工岗位18.55万岗次,求职人数人次16.45万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人数3.68万人次。
到目前为止,徐州已连续14年开展“春风行动”,在就业服务、支持创新创业、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方面为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
年初,徐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人才高地的意见》,实施“彭城英才221重点人才计划”,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人才高地,为在徐就业的高水平人才提供多方面的政策优惠。
今年5月,我市公布徐州市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保险、就业见习、高技能人才重点项目等方面明确了补贴、补助的具体办法。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 徐州经历了城市面貌的蝶变
从黑面白牙的工人到高技能人才 我们的就业、生活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跟上时代的脚步,就一定能“稳”立潮头 摸准发展的脉搏,就一定会“稳”操胜券
为徐州的未来点赞 为徐州人的未来点赞~
来源:无线徐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