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徐州的历史建筑 你会想到哪儿? 戏马台、黄楼,还是乾隆行宫? 除了这些古建筑外 还有一些建于几十年前的老房子 现在,已被列入历史建筑名单!
近日,徐州市规划局公布了我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原徐州师范大学老教学楼吴韵楼、云龙山北门等13处建筑榜上有名。 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保护价值主要是指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等条件之一的。) 为什么第一批历史建筑都是1950年以后的?之前的古建筑为啥都没列进去? 我市作为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这当中有很多优秀的建筑已被登记为文保单位或不可移动文物,而历史建筑名录和文保单位及文物点名录是不重叠的。历史建筑名录公布后,进一步健全了保护体系,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全面有效的保护。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下 大徐州第一批历史建筑的风采吧
原徐州师范大学老教学楼
原徐州师范大学老教学楼,位于和平路,江苏师范大学校内,建于1958年。
师源楼
师源楼为教学主楼,规模最大
主体四层,裙房三层
吴韵楼
吴韵楼为三层建筑
汉风楼
汉风楼也为三层建筑
吴韵楼、汉风楼、师源楼三座建筑呈“品”字排列,典型的教学建筑,建筑的灰色调与周围的绿树结合,古朴庄重,简洁大方。 徐州工人医院
徐州工人医院,现为泉山区永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淮海西路,建筑面向淮海西路呈“山”字形布置,主体3层,采用对称手法,布局规整,墙体均由砖砌而成,屋架为木结构,屋顶四面皆为双坡,是当时较为典型的仿苏建筑,反映了当时的年代特征。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位于复兴南路,建于1959年,建筑垂直于复兴南路呈“T”字形布置,为框架结构,红砖墙面,平面对称,布局规整,功能合理,立面形体简洁大方,整齐且质地细腻。建筑为框架结构,墙体较厚,隔热保暖性能极好,是典型的节能型建筑。 云龙山北门
云龙山北门,位于和平路,建于1980年,为花岗岩砌成仿明代牌坊式建筑。
云龙山北门的形制为三间四柱七楼式,屋顶为庑殿式,整个牌楼,由柱、枋、檐楼、花板和斗栱等主要部分组成的。正、次、夹、边楼高低参差、错落有致,两面互相对称,建筑造型十分优美。 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主楼
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主楼,建于1981年,主楼建筑主体平面为“一”字形,布局规整,南北朝向,层数为10层,四周由10个大合班教室组成配楼,配楼下面为宽阔的柱廊。
作为教学建筑,文昌校区主楼设计中注重形体,简洁大方。主体建筑采用方格窗,合理满足教室的采光要求,窗户之间有柱体外露,丰富了建筑立面,也显示了主楼的巍然挺拔之势。 中山堂
中山堂,建于1979年,建筑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平屋顶,主体采用桁架架构,外墙面为水刷石。
2013年,在北立面外侧,又加建一层玻璃幕墙-铝板外表面。大影厅为上下两层空间,主体桁架结构。作为70年代末期的大空间建筑,中山堂造型庄重,功能合理,尺度适中,比例宜人。
徐州老市政府 1#楼,3#楼,4#楼与5#楼
徐州老市政府,由1#楼,3#楼,4#楼与5#楼,围合成大院。楼顶为中式歇山顶,檐下为欧式柱廊,门窗高大为西式做法,外墙用瓷砖贴面,封沿做法既有西方建筑的成分,又有中式建筑的元素,是徐州地区中西合璧的上乘之作。 徐州邮政局原生产楼旧址
徐州邮政局原生产楼旧址,建筑沿淮海东路呈“一”字形布置,布局规整,与北侧两栋建筑,共同围合成“回”字形院落。主体为框架结构,地面是水磨石,外墙为水刷石,外立面注重形体,简洁大方,体现了70年代的建筑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