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市井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里藏着接地气的老徐州日子。 ☉ 在那些七拐八弯的小巷子里,也是“食神”出没的角落 
 
 
 
 
 地道的老味道 总是栖息于不起眼的街头巷尾 在不经意间就能给人带来舌尖上的惊喜 
 
 
 
 
 
 越长大越是怀念小时候的味道 冬日里冒着热气的鸡蛋饼 最容易让人想起那段难忘的青葱岁月 
 
 
 
 
 
   一晨之计在于餐 
  
 
 
 
 徐州矿西装载机厂老宿舍,有这么一家夫妻鸡蛋饼摊,每天凌晨3点,就开始弥漫烟火气息,整个老街区在这烟火气中慢慢被唤醒 。 
 
 
 
 一辆三轮车,两个蜂窝煤炉,外加一桶烫面,一大篮鸡蛋,小菜酱料,凌晨4点夫妻俩开始忙碌起来,暖黄的灯光,氤氲的蒸汽和朦胧的夜色交织在一起。 
 
 
 
 早上7点,沉睡的城市渐渐苏醒,整个街道逐渐热闹起来。早起锻炼的老人,忙碌的上班族,准备上课的学生,交接班的出租车司机,三五成群的聚集在小摊儿前等待美味的出炉...... 
 
 
 
 
 
 19年的默契不言而喻  
  
 
 
 
 
 夫妻俩是地地道道的徐州人,为人热情,朴实,早些年阿姨在小饭店做面食师傅,学会了鸡蛋饼这门手艺。 
 
 
 
 后来为了生计夫妻俩一合计就在矿西路装载机厂的拐角处支起了一个小摊儿做起了鸡蛋饼生意,这一干就是19年,未曾停歇! 
 
 
 
 
 无论严寒酷暑,夫妻俩早早的开始忙碌起来,备料,和面,熬粥常年的习惯,已经让他们用不着闹钟,就可以在别人熟睡的深夜按时起床! 
 
 
 
 “早,来啦!今天还是老样子?“ ”对,一个饼,两个鸡蛋!"     “甜辣都要,放点雪菜,放点葱!” “好嘞,稍等,马上好!”    
 
 每一个晨曦初露的早晨,蛋饼炉前都重复着类似的对话,前来买早餐六成左右的人,夫妻俩都很熟悉。 
 
 
 
 人们的身影穿梭在氤氲的热气中,伴随你一句,“来了”,“吃好”,“慢走”,一个个飘着香气的鸡蛋饼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温暖着赶路人的胃。 
 
 
 
 
 
 
 
   每一口都是儿时的味道  
  
 
 
 
 阿姨负责揉面,叔叔负责摊饼,俩人配合的很好,分分钟一个饼,以免让顾客等太长时间,19年的做饼功夫,俩人的默契不言而喻。 
 
 
 
 阿姨说整张饼的制作过程中,发面很重要,直接影响到做出的饼软不软,可不可口。 老法子的发面手法,将醒好的面揪成一个小面团,放在案板上反复的揉搓,擀成薄饼,既能使蛋饼更加筋道,又能使小麦的香气完全的散发出来,让蛋饼香味更加的浓郁。
  
 
 
 
 火候是制作整张饼的关键要素,19年的风雨无阻,让夫妻俩对于火候的掌握早已谙熟于心,老式的煤球炉火,让摊出的鸡蛋饼更具情怀的味道。 
 
 
 
 适当的火候,反复两次,待到饼起泡时,敲入两颗鸡蛋,加入些许盐,些许葱花,待至两面金黄,香气一下子就弥漫开来,直勾勾的往鼻子里钻,让人欲罢不能。 
 
 
 
 酱料是整张饼的灵魂所在,阿姨家的酱料分为甜酱和辣酱,都是阿姨亲力亲为精心熬制而成,甜酱里加了些许花生碎,味道更加浓郁,辣酱,有明显的鲜香味,够劲。 
 
 
 
 刷酱也是有讲究的,19年的做饼功夫让了夫妻俩对于食客要求放多放少的酱料意会早已了熟于心。 
 
 
 
 不一会的功夫,香气扑鼻的鸡蛋饼就出炉啦,饼皮松软香浓,鸡蛋嫩滑,再配上阿姨家自制的小菜,口感丰富,营养全面,“咔嚓”一口唇齿留香。 
 
 
 
 
 
 
 
    自制小菜和汤粥  
  
 
 小菜是蛋饼的完美搭配,阿姨家的小菜种类很丰富,雪菜,红咸菜,黄咸菜,黑咸菜,还有儿时的盐豆子,统统都是由夫妻俩炒制而成,味道那自然不用说。
  
 
 
 
 瞧,很多食客是冲着他家小菜而来,一个蛋饼,外加满满一碟小菜,吃得就是一个心满意足! 
 
 
 
 这个寒冷的冬天,怎能少得了暖心暖胃的热粥和辣汤。辣汤料足,没有很重的胡椒味,热粥放入了些许红豆和大米,温润醇厚,几大口就能喝个底朝天!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美食也一样 能在街坊邻居间兜得住口碑的店 那无疑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了
  
 
     特色鸡蛋饼     /用蛋饼和热粥治愈生活/ 
 
 
 
  【店铺名称】 特色鸡蛋灌饼 
 
  【店铺地址】 装载机厂宿舍大门拐角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