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在位于回龙窝附近的奎河上段工程2标段施工现场,看到了即将投入安装的“奎河护栏”样板。奎河上段工程全长3.91公里,原本的砌石护岸及砖砌栏杆,已经破损严重,既影响岸坡安全,也不利于市民亲近奎河。在此次奎河综合整治中,不仅对护岸进行了加固改造,还重新为奎河设计了新的栏杆。新栏杆将城垛形状提炼为符号,并应用在金属栏板的上部位置;栏板两侧、望柱以及地袱(挡脚板),均设计有简化的汉纹图案。除此之外,设计师还为奎河设计了“专属”logo——古城墙和S龙形玉佩元素组合,并以汉代石刻画的形式应用在挡板中央。在奎河上段工程1标现场,奎河新建护坡正在拆卸模板,拆模后呈现出如雕刻版的精美护坡造型,图案纹路清晰可见,如一个个块石相砌而成,由此可见整个奎河全部建设完成后的美丽壮观景象。景观提升工程中,沿河绿化工程是重点,“补充种植,见缝插绿”丰富滨河两侧绿化。沿线布置垃圾箱,局部增设坐凳、凉亭等便民设施,增加滨河户外活动场地,就近提供居民滨河散步、下棋、户外休息场所。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年),徐州城的一场大水成为奎河诞生的理由。当时奉命治河的水利专家潘季驯和徐州兵备副使陈文燧共同主持开挖了这条河,宣泄潴水,解除了水患。因为这条河始于奎山脚下,所以唤做奎河。奎河源自云龙湖,穿城绕奎山,经铜山镇、三堡镇,从黄桥进入安徽,而后汇入淮河。 据徐州市志记载:1948年12月徐州解放时,奎河流经市区4.2公里一段河道淤塞、垃极堆积,坡棚陋舍沿河搭建,有的地段断面只有3米,跨河的11座桥梁大都窄险,严重束水。下游河道淤垫,涵洞损坏,每到汛期,河水上顶下溢,两岸居民深受其害。不仅是河水污染,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条泄洪道,奎河却很难完成它的使命,往往是上游水下来,奎河便溃不成军。从1949年开始,奎河经历了数十次改闸、清淤、疏浚、建桥、砌坡这些大规模修治;到1984年,奎河的市区段泄洪排水功能鉴定为:五年一遇(日降水150~200毫米)有轻涝无险情,十年一遇(日降水248毫米)仍会出现大面积受灾情况。奎河在2005年那次大规模治理后,水质有了明显的好转。后来2009年的引黄济奎工程,使故黄河,奎河以及故黄河的上游水源丁万河形成互动,这样,三条河都活了起来。由于上一世纪奎河水质逐渐变差,鉴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等原因,奎河于2005年加盖盖板,以减少河道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对奎河进行全面的功能整治和景观改造。 加盖后原本脏乱差的环境得到了整治,但加盖也带来了很多负面问题:1、长距离加盖后,河道不见天日,河道生态性丧失,不符合当今生态文明建设需求;2、加盖后河道内排污口情况数量不明,偷排漏排污水影响河道水质;3、加盖后河道清淤困难,淤积的底泥成为持续内源污染;4、河道水质断面监测数据表明,加盖后对河道水质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河道开盖后,将开展河道清淤、护岸加固、护岸修复及景观提升等施工。届时,奎河建国路段景观与回龙窝景区等融为一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