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3159|回复: 0
收起左侧

你去过徐州的老图书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年7月8日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徐州

徐州历史源远流长
不仅有着
刀光剑影与旌旗猎猎
更有璀璨的南北文化交融史
和荟萃人文的创造史
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阅读
已然根植在
每一个徐州人的文化基因之中
xAs9aEGO2rzG0C2w.jpg
M1Nj5xk1R5N15k84.jpg
楚风汉韵:深厚底蕴 源远流长
z2KVxt17faaxsf1t.jpg
徐州地处南北文化交汇地带,楚韵汉风兼容并蓄,两汉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灿烂的历史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

SvaabaKe4vaAakBk.jpg

作为汉文化发源地,徐州在汉代形成了自己首个文化高峰。萧何主持修建石渠阁,尽藏前朝图书、档案,陆贾著《楚汉春秋》记秦汉兴亡,刘安及宾客撰《淮南子》释诸子百家理论。

彭城人刘向、刘歆父子以《别录》《七略》开中国目录学之先河,经二人辑校撰著的《战国策》《列女传》《山海经》恢弘巨作,皆为中华文化的遗珍。

OKih3iI2TLITFzi2.jpg

自汉以后,在徐州,唐代刘知几、宋代李淑、清代孙运锦、近代张伯英,倾力于史著者代不乏人。

来自外乡的贤士良臣,李白、韩愈、李商隐、范仲淹、苏轼、黄庭坚、秦观、文天祥、萨都剌、龚自珍等,或仕宦或游历,都为徐州的城市文脉注入了汩汩清泉。

季子挂剑、陵母伏剑、三让徐州等重情重义的历史典故,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iUGK2Gp4rg82VP2g.jpg

徐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延续至今,书籍的工具性作用须臾不可离。

徐州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尤为重视,徐州人对书籍的热爱与追求也从未停止,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上便体现的淋漓尽致。


D0r16ZcC6jFAA5zZ.jpg
那些年:图书馆的前世今生
AkQ7ODzRODderdTu.jpg

●铜山县公共图书馆

1930年元旦,徐州第一家图书馆——铜山县公共图书馆成立。馆藏书量达两万余册。

F4kot7dkqyf353oV.jpg
1931年1月,铜山县公共图书馆年刊出版第一期,铜山大儒书法家张伯英题写封面
●徐州市图书馆:大同街
sjP1JMx5w5gjjJrS.jpg
大同街西首的馆舍

1949年12月1日,正式建立徐州市人民图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图书馆,于1951年秋天搬迁到市中心大同街50号(后来的大同街112号)。

LD3MbtuiFTCEFDU3.jpg
△1977年5月,大同街图书馆新馆竣工并于9月开放

1974年8月1日大同街图书馆新楼开工。总面积2520平方米,工程造价247940元。

QtL7OgoswGZgO4qg.jpg
△1981年10月,图书馆举办“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报告会

上世纪80年代,大同街图书馆四楼报告厅里各种讲座、培训、展览接连不断。


●徐州市图书馆:泰山路

bRTdoRInt66y6E2I.jpg
△2004年,徐州图书馆

2003年10月28日,泰山路新址的徐州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总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纸质文献总藏量110余万件。

B11jNCBbG1QJ1n1b.jpg
△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uzIgGlDLqVIvdkVi.jpg
△2010年被国务院、文化部公布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徐州市图书馆电子资源有1.1万种讲座,100余万册期刊,30余万册电子书。手机移动图书馆“书香徐州”APP,拥有12项阅读模块内容。

LvbTbiHIhIrtBWIH.jpg
△2021年大年初四 图书馆自修室人气不减

2021年,图书馆闭馆改造工程被纳入年度市城建重点工程,计划工期1年。期待徐州图书馆的华丽归来。


liYYYfQhyb1INgyg.jpg
书香彭城:润物细无声
kI375z773wHgPp54.jpg

在徐州,从繁华街巷到质朴农家,从菁菁校园到基层社区,阅读,不分地点与场合,也不分阶层与群体。徐州人对读书的热爱无处不在。

vBABBbGAYPAPG2ap.jpg

“人人走进图书馆 、人人享有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人员到学校、居民区现场为广大市民办理读者证,广大市民踊跃参与。

X6556wRAOsLvyv7g.jpg

随时随地的阅读体验是一种享受。在公园,特别设立的“初心朗读亭”集阅读、录制、分享、收听等功能于一体,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体验。

ZMkkmmMm1o4Ut66y.jpg

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雷锋妈妈”们为的孩子们送去了免费的借阅卡和盲文书籍。虽然看不到世间万物的美丽与多彩,但书籍却给了他们温暖与力量。

Pu0bxb8u8Z0khBBX.jpg

在基层,社区配套建设的农家书屋成为附近万余名居民的精神家园,大家有事没事总想到里面坐坐,捧本书补充补充精神食粮。


h93g8nX49NoN739u.jpg

用书香陶冶情操
用书韵浸润生活
以书为媒
在徐州的深厚文化底蕴中汲取能量
阅读吧
延续这项属于徐州人数千年的浪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