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1908|回复: 0
收起左侧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年11月2日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徐州


近日,江苏一位家长

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从视频内容来看

这位家长认为

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

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



视频结尾处

这位家长问道:

教是我教,改是我改

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

到底谁辛苦?


hs8Zq9q0Oww9j4RZ.jpg


江西一所学校三年级的家长群中

老师甚至直接点名批评

几名没给孩子批改作业的家长


V9kcp9BCziUZ3jlp.jpg

家长群里出现的问题

引发不少家长共鸣

家长群本应是家校沟通的桥梁

却在无形间成为了“压力群”



1




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



今年国庆前夕,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时突然情绪崩溃。


由于他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消息,在被老师点名提醒后,突然失控。他边哭边解释,自己加班、开会又要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C64VhgANirVcrAno.jpg


对于这位爸爸的情绪失控,

家长纷纷表示:特别理解。


“本来上班的压力就很大,还得盯着老师又发了什么通知。晚一点回复,就会被老师点名,每天下了班还要看着孩子做作业。有时候顾不过来,就被说不关心小孩,是挺委屈的。”


vwB4jwsopSj1S98b.jpg


10月13日,浙江一所学校为了迎接检查要进行大扫除,要求家长自愿参加打扫。一位家长因为没看到群通知,没有参加打扫,被老师要求面谈,并被指责不尊重集体和老师。


PMSpCa4YymAo9M9S.jpg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案,还有不少家长反映,自己不光要打扫教室,还要去学校食堂帮忙打饭。


dyVcR9u3X0054NNX.jpg



2




家长群是如何“变味”的?



原本家长群是为了方便老师和家长间的沟通,但却渐渐演变为“夸夸群”。为了替孩子在老师面前博得好印象,家长们开启称赞、感恩模式,群组内甚至会出现“争宠”、炫富、争吵、辱骂等行为。


KOfTC47nSiiETt42.jpg

fnZrfezrFeeR4d3R.jpg

oo4BLcyWkYL4l5v1.jpg



3




老师:我也很委屈



对于让家长们牢骚满腹的家长群

老师也有诸多不满


OciAkZKzMiMU0mAh.jpg


有老师甚至感慨: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


北京一所中学的刘老师称,在班级家长群中,发一条学校通知,家长就“轰炸式”回复。因为手机总有点不完的未读信息,刘老师感觉自己对手机产生了“恐惧”。


Q0MLvrhh0xg0ViB0.jpg


江西南昌一所幼儿园的陈老师,每天花费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追着孩子们拍摄短视频。

QX11mBXIq31bqx7X.jpg

“从孩子进园到放学,从教室里到教室外,我几乎是跟踪拍摄,一天要在家长群发至少10个短视频,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情况。


还有老师表示
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这样

不要以偏概全


OzQ36QQj3jJ60QtD.jpg

yTeGKzoaoK55kSW2.jpg

z6QWmwcIjtzqPiCC.jpg


老师们面临的压力

又有多少人体谅过?

uuCM9qx18MPM486Z.jpg



4




如何还原家长群“本来模样”



  为了避免家长与老师的双重苦恼,不少地方的学校开始“自立规矩”。例如,班主任在群里规定,群内只发学校公告和班级通知,绝不就个别学生情况在群里做讨论。

  •   大连一幼儿园更为明确,直接在家长群中设立9条规定。其中明确了老师和家庭沟通的时间,并特别说明,切忌在群中发送奉承拍马屁的内容


  •   10月26日,山西省太原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等。


  •   家长群其实只是服务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之一,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家长和学校双方还是应该互相理解,教育永远离不开两者的紧密配合。


JhNER9nvx5i55nz9.jpg


总而言之

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

老师和家长的紧密配合

所以,理解万岁吧

综合来源:央视新闻、微博、网络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