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江苏加强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现场推进会在徐州召开。
省委副书记任振鹤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主持会议,省政府党组成员赵世勇宣读有关表彰决定,省委副秘书长赵旻、省政府副秘书长诸纪录,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市委书记周铁根,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徐大勇,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其谱等出席会议。
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贾汪区马庄村、西大吴村,铜山区汉王镇汉王村、紫山村以及汉王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处,对徐州乡村治理和乡村文明提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看看徐州这些乡村如何被“点赞”!
▲马庄村
冬日的马庄,阳光暖人。穿过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的“好人长廊”,一座小小的“金马之声”广播站矗立眼前。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广播站自设立之日起,已陪伴村民们度过了三十个冬天。
“别小看一座传统广播站,它可打通了村里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潘湖街道办事处主任、马庄村党委第一书记姜华介绍。
“金马之声”不是唯一,与这座广播站“同龄”的,还有马庄村每月的升旗仪式和农民乐团演出。“马庄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乡风 ,通过举办流动红黄旗、‘晒孝礼’、‘互助共享’等活动,就是要让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和谐邻里等文明乡风深入人心。”姜华说。
▲贾汪区西大吴村
在徐州市贾汪区西大吴村,一间名为“协商议事室”的屋子处理着村里的大事小情。
“老百姓的事儿,老百姓自己商量。村两委对老百姓反映出的问题和征集到的问题进行汇总、筛选,然后讨论协商。”西大吴村党总支书记毛飞介绍,在“协商议事室”召开过三次会议后,停车场已经投入使用,解决了村里停车难的问题,“切实回应了老百姓的关切。”
▲汉王镇紫山村
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紫山村,一间间民居错落有致,一株株老树立于墙前,书院、墙画、民俗物件,处处点染民风乡韵。
在紫山村非遗文创馆,当地村民正学习做盘扣。盘扣非遗传人张璐介绍,村里百姓经过培训,接单制作汉服,可增加劳动收入。
“通过人居环境、乡风民风的提升,我们很多村变成‘网红地’‘打卡点’,很多人回乡创业,民宿、农家乐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徐州市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说。
“做香包不耽误接孩子上下学,我们按件计费,做一件6元,一天下来有差不多100元。”正在做薰衣草香包的马庄村村民刘艳说。香包产业,不失为转变发展思维、拉长产业链条、富民增收的生动实践。在马庄,这一产业不仅带动周边300多名村民就业,香包工作者的平均年收入还超过3万元。
招商引资、产业兴起,不单单仰赖人居环境改变,也以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为保障。对此,铜山区法院院长王牧告诉记者,近年来,铜山区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旅游纠纷,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推进诉源治理。基于此,汉王镇成立了全国首家基层一站式便民解纷中心,“这里的24小时自助法院、审务工作站和旅游巡回法庭三大功能,能‘一站式’满足群众遇到的司法需求。”王牧说。
▲荔枝新闻聚焦徐州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