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 历史,在淮海大地上 凝固成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70年后 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70名青年学生 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 用铿锵有力的声音 缅怀革命先烈
缅记先辈热血志,怀想先人为国兴 2019年1月9日上午 “纪念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仪式” 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下隆重举行 活动现场 来自高校、企业、部队的代表 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和无尽怀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才,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70名青年学生深情朗诵《人民的胜利》,在朗诵中重温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
《人民的胜利》 《人民的胜利》是著名诗人、词作家李朝润,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专门创作。诗词呈现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送子参军、支援前方、流血牺牲、迎得曙光的壮举,反映了百万淮海儿女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所做出的牺牲和努力,再现了淮海大地的英雄儿女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创作这个作品,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淮海战役精神的一种学习。既是对先烈的缅怀,也是对这场伟大战役的纪念 。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教授 《人民的胜利》艺术指导 于忠民:淮海战役精神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淮海儿女,尤其是徐州人,更有责任守护传承这份红色经典文化。江苏师范大学的大学生通过排练诗歌朗诵《人民的胜利》,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更加懂得了肩上的责任。
历史,在这里凝固成记忆, 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在蓝天下矗立。 淮海大地, 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60万对80万, 创造世界战争史上不朽的奇迹;
(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
中原逐鹿, 一场以多胜少的战役, 543万个民工, 88万辆小车, 20多万副担架, 9.6亿斤粮食, 16万8千名新入伍的农家子弟, 连同所有指战员决战决胜的信念, 形成根源最为深厚的战争伟力, 盖过了敌人的汽车、大炮、坦克和飞机。 在碾庄,在双堆集,在陈官庄, 在宿县,在徐东南,在蚌西北, 一场战争大戏震古烁今、惊天动地。 一次次奔雷般的追击, 一次次铁壁般的阻击, 一次次潮水般的攻击…… 胜利,从“十人桥”上飞身跃过; 胜利,从炸药发射筒中轰然响起; 胜利,在骑兵追歼坦克的蹄声里御风疾驰; 胜利,在华野中野并肩作战的号角中嘹亮传递。 胜利啊,在特等功臣孔金胜怒吼的枪刺上闪动霹雳; 胜利啊,在战地之花陈洁定格的笑容上绽放美丽;
(英雄排长——孔金胜)
(战地玫瑰——陈洁)
胜利,被一辆辆独轮车滚滚推进; 胜利,被一支支扁担谣声声激励; 胜利,被唐和恩的“小竹竿”一次次刻下随军转战的地名; 胜利,被左运榘的“百衲衣”一层层浸透挑运炮弹的汗滴; 胜利啊,伴着任大娘、范大娘忍痛含泪的针线纳进鞋底; 胜利啊,伴着石连生、朱正章抬送伤员的脚步喚醒晨曦。
(小竹竿刻下“支前路线图”)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用过的衣物) (石连生经常撕开棉袍给伤员包扎伤口,扯出棉花给伤员擦血污,一件长袍变成了短袄。)
多少白面大米, 由支前队日夜兼程送往火线, 饥饿中他们呑咽的却是红高粱、红辣椒、红萝卜皮…… 来之不易的胜利, 穿过66天悲壮惨烈的枪林弹雨, 狂飙突进, 纵横于8万平方公里, 所向披靡, 所向无敌, 激情豪迈地吹响“饮马长江、解放全国”的雄壮序曲。 决定战争的胜负, 岂止是武器和兵力, 更有人心的向背, 更有胆魄和勇气, 更有出神入化的高超谋略, 更有瞬息万变中正义光芒、战争艺术的睿智演绎。 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人民的胜利, 是空前的胜利,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而赢得的伟大胜利! 它来自人民领袖的英明指挥! 它来自人民军队的浴血奋战! 它来自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 它是一部生动的教材, 给我们心灵的启迪; 它是一座巍峨的丰碑, 给我们生命的寄语; 它是一支精神的火炬, 为我们点燃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主题: 不忘人民的养育, 不忘人民的利益, 不忘人民的期许。 旗帜高举,攻坚在即, 让我们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 再一次高歌人民的胜利! 让我们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 再一次高歌人民的胜利!
无线徐州全媒体记者/苗丹 张峻珲 主编/王飞 尚健飞 责编/朱宸昕 编辑/刘青 程瑶 新闻总监/刘建玲 互联网总监/孟宝祥 |